電影:屋頂上的提琴手 The Fiddler on the Roof
曲目:為人生乾杯 To Life(意第緒歌謠與俄羅斯歌謠及舞蹈的結合)
百老匯音樂劇「屋頂上的提琴手」(The fiddler on the roof)1964年開演,佳評如潮,在之後10年間,共演出超過3,000場,1971年改拍成電影,上映後叫好又叫座,得獎無數,包括獲得第4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音樂、最佳攝影及最佳音效。
既然是音樂劇改編的,電影的音樂與歌曲無疑是非常豐富的,這裏將從這部電影的音樂中挑選其中最受歡迎的六首,來描述其精彩之處。
故事的背景為19世紀初,居住在受俄羅斯王國統治下的安拿提夫卡小村落的猶太人泰維一家人與村里猶太人的故事。這個村里的猶太人一直遵守著猶太人的傳統習俗,譬如飲食、穿著、宗教、習俗,特別是婚姻仍遵守著必須透過媒人的介紹及與同族人結婚。
1. Tradition 傳統
泰維是一個酪農,賣完牛奶之後,夕陽西下,在回家的路上,以這首歌唱出猶太人對傳統的堅持,同時電影也以這首歌將劇中人物陸續介紹出場。
2. Matchmaker, Matchmaker 媒婆,媒婆
媒婆嫣蒂來到泰維家中,挑起泰維的女兒們的興奮,唯獨大女兒並不熱衷,因其已有中意的對象,家世平凡的裁縫匠莫提爾,嫣蒂欲幫大女兒做媒給有錢的屠夫拉查,拉查的年紀與泰維相當,他太太剛去世不久,泰維的太太歌樂蒂中意這門親事,但不知如何向泰維開口。
3. If I were a rich man 如果我是一個有錢人
泰維在回家的路上,因為馬兒工作太累而跛腳,覺得生活真的太苦,就一邊想像如果自己是個有錢人一邊唱歌,倒也自得其樂。回到家後,歌樂蒂暗示他有空可以去找屠夫拉查聊聊。
4. To Life 為人生乾杯
這一幕是這部電影最精彩的部分,導演與編劇利用這首歌與舞蹈來營造與期許種族的融合。
泰維依太太建議,在晚餐後來拜訪屠夫拉查,拉查向泰維表明欲娶他大女兒賽朵為妻,泰維在驚訝、猶豫之下,思考或許賽朵嫁給有錢的拉查之後,將來不再過窮苦日子,因此答應拉查的要求。
二人在高興之餘,走進一家小酒館,拉查向所有在場的猶太村民高興宣佈他將娶賽朵為妻,並請所有人喝酒,村民非常興奮,開始大口喝酒,向泰維與拉查祝福,為人生乾杯,並開始唱意第緒歌謠(註一),跳意第緒舞蹈,在歌曲的轉折時,突然有一個人站在高處高唱「啊......」很長的歌聲(註二),接續猶太人正在唱的歌,大家轉頭一看是一群也在酒館另一角落喝酒的俄羅斯人,俄羅斯人開始唱歌,歌曲中釋放對猶太人的善意與祝福,在場的猶太人頗為訝異,之後音樂由意第緒音樂轉為快速的俄羅斯民謠音樂,俄羅斯人盡情跳舞,包括他們最擅長的快速旋轉、擊鞋舞步、屈膝行走步、空中分腿跳躍步、踵趾步。
在俄羅斯人狂歡之時,泰維認為他們喧賓奪主,生氣的走入跳舞人群中阻止俄羅斯人,音樂尬然停止,俄羅斯人這時善意地伸出手邀泰維共舞,泰維勉為其難答應,音樂再起,又是意第緒音樂,俄羅斯人竟然與泰維一起跳意第緒舞蹈,在場猶太人非常驚訝,俄羅斯人又邀所有猶太人下來跳舞,雙方以自己的舞步互相尬舞,有各自炫耀挑釁的意味,接下音樂轉為更快速的意第緒音樂融合俄羅斯音樂的節奏,雙方在場上以各自的舞步高興的舞蹈,互不干擾,慢慢的雙方舞蹈隊形不自覺的開始融合,其中最經典的一幕式猶太人排成一排,雙手成V字型互牽,盡興著跳著意第緒的踏併步,俄羅斯人以俄羅斯的屈膝行走舞步快速地穿梭在猶太人的V字型牽手下,有統治者與被統治者角色互換之感,接下來音樂更快,猶太人與俄羅斯人全體在外圍手牽手成一個圓圈,腳步快速地跳著意第緒的藤步,外圍圓圈快速轉動,泰維、拉查與首先唱歌的俄羅斯人在圓圈內興奮地跳舞,氣氛熱鬧、歡樂,音樂結束時,大家共同喊出「to Life」。
狂歡結束,泰維走出酒館,巧遇俄羅斯警察首長,首長善意的告訴他,村內將有對猶太人不利的事情會發生。
5. Sunrise Sunset 日出日落
賽朵掙脫婚姻必須透過媒人介紹的猶太傳統,最後在父母親的同意下與自由戀愛的裁縫匠莫提爾結婚,他們的婚禮是這部電影最精彩的場景之一,婚禮中泰維與歌樂蒂及全體村民演唱Sunrise Sunset這首歌,道盡父母親對兒女婚姻的祝福與期待,歌詞優美,發人深省,歌曲旋律是以3/4拍的華爾滋節奏,非常動聽,現在已是極受歡迎的世界名曲。
6. Bottle Dance 酒瓶舞
繼日出日落歌曲之後,幾位村民在婚禮中表演困難度極高的酒瓶舞,將婚禮的歡樂帶向高潮,並帶動全體村民開始盡情地跳舞。
婚禮歡樂的氣氛,正在高潮時,俄羅斯警察首長及其手下,騎馬進入會場吆喝猶太人停止聚會,並破壞現場物品,村民驚散,泰維與家人默默收拾殘破的物品離去。
屋頂上的提琴手音樂劇與電影是根據原著「Tevye and his daughters」改編,作者為Sholem Aleichem。原著故事劇情敘述較多猶太人被俄羅斯人迫害的情節,音樂劇製作人擔心觀眾會缺乏興趣,才將劇情改為較為溫和的方式,因此才會有令人驚豔與溫馨的橋段「To Life」。
結局全體村民被迫離開安拿提夫卡,泰維一家人依依不捨的離開長久居住的美麗家園,準備移民至美國,與原著一家人因被迫害,四處分散,差距甚大。
註一:意第緒歌謠,遷徙東歐、波蘭、立陶宛及俄羅斯烏克蘭邊境一帶的猶太人發展出來的語言、歌曲與舞蹈,其舞蹈以快速、歡樂為主,有苦中作樂及激勵的作用,其舞步包括:踏併步、莎蒂希步、藤步。
註二:俄羅斯民謠的演唱特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