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謠網站已於 2021/7/1 重新改版上線

巴西

巴西

分享到

只要提到巴西,就會讓人聯想到亞馬遜雨林、里約熱內盧的巨大耶穌基督雕像、足球與巴西狂歡節(或稱巴西嘉年華),伴隨著狂歡節的是節奏熱鬧的桑巴音樂與熱情豪放的舞者。

事實上,巴西有三種最有名的音樂型態,休露(Cholo)、桑巴(Samba)與芭莎諾瓦(Bossa Nova),休露的節奏快速愉悅,桑巴熱情奔放、巴莎諾瓦舒緩慵懶,後二者的節奏皆起源於前者,可以稱休露是桑巴的父親,是巴莎諾瓦的祖父。

休露起源於1900年代,節奏快速,基本節拍是四個二拍組成,如「切巴達、切巴咚、切巴達、切巴咚」,第一拍的重音在「巴」,與美國爵士樂的節奏,重音也在第一拍的後半,而造成搖擺的效果,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巴西樂手也將休露稱為巴西的爵士樂。

演奏休露的常見樂器為手風琴、豎笛、七弦吉他及巴西鈴鼓(Pandeiro),有時會加入小號、曼陀鈴、六弦吉他、小提琴及其他打擊樂器,巴西鈴鼓是演奏休露音樂的靈魂,有穩定節拍與引導其他樂手的作用。巴西鈴鼓的演奏者,左手持鈴鼓,右手利用手指與手掌下部快速的轉換敲擊鈴鼓而製造節奏,左手微微迎合右手相互敲擊,同時產生鼓聲與清脆的鈴聲。

桑巴音樂的節奏,從變化豐富的休露節奏,演變為比較分明的節拍,但仍然保留原來的快速,卻能創造出非常熱鬧的氣氛。

葡萄牙人統治巴西時,引進葡萄牙的嘉年華會,成為巴西狂歡節,固定在每年大齋節首日前一個星期五下午開始直到大齋節中午結束,當地居民、舞者、觀光客在桑巴舞曲中狂歡、歌唱、舞蹈、遊行、比賽,熱鬧無比。

1958,巴西作曲家Antonio Calos Jobim,以休露及桑巴的節奏為根基,再創作出巴莎諾瓦,其旋律的特色為節奏舒緩流暢,並特別在每一個音樂段落的最後一個音符突然往下降並拉長,狀似唐突,卻創造出慵懶、浪漫、性感的感覺,在巴西造成風潮。美國爵士樂手Stan Getz在1962接觸到巴莎諾瓦音樂後,開始錄製巴莎諾瓦唱片,並得到葛萊美獎,巴莎諾瓦音樂因而在美國興起,後來Getz又和Jobim一起合作錄製四張巴莎諾瓦唱片,從此巴莎諾瓦音樂不只在美國樂壇風起雲湧,並流傳全世界,大受歡迎。

由於巴莎諾瓦旋律的獨特性,美國爵士樂壇,就將它與古巴的音樂共同命名為拉丁爵士。

 

PS.

巴莎諾瓦音樂至今歷久不衰,在台灣許多咖啡廳、餐廳、書局常常喜歡播放當作背景音樂,在台灣許多樂迷甚至以為所謂爵士樂就是巴莎諾瓦。

由於巴莎諾瓦音樂的旋律獨樹一格,輕鬆、慵懶,音樂一播出,聽者會感覺好像置身在美麗沙灘旁棕梠樹下的躺椅上。所以只要歌手能錄製幾首動聽的巴莎諾瓦的歌曲,適時行銷,應該可以很容易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