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曲故事
做詞作曲者為墨西哥人湯瑪斯.曼德茲(Tomas Mendez),當時是1956年,因為旋律優美,極受歡迎,直到今日已成一首墨西哥民謠,曾灌錄LP或CD的歌手相當多,包括巴西著名歌手蓋塔諾.維洛索(Caetano Veloso),維洛索將此首歌詮釋得相當淒美,好聽得不得了,甚至曾受邀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中演唱,後來著名的西班牙電影導演阿莫多瓦拍「悄悄告訴她」(Hable Con Ella (Talk To Her)),取「鴿子歌」為電影的主題曲,並神來一筆請維洛索親自在電影中演唱,其歌聲配合電影情節,感動無數觀眾,使得「鴿子歌」因而聲名大噪,樂友們紛紛搶購電影原聲帶。
其西班牙語中文歌詞分別如下:
Cucurrucucu Paloma
Dicen que por las noches
Nomas se le iba en puro llorar,
Dicen que no comia,
Nomas se le iba en puro tomar,
Juran que el mismo cielo
Se estremecia al oir su llanto;
Como sufrio por ella,
Que hasta en su muerte la fue llamando
Ay, ay, ay, ay, ay,... cantaba,
Ay, ay, ay, ay, ay,... gemia,
Ay, ay, ay, ay, ay,... cantaba,
De pasión mortal... moria
Que una paloma triste
Muy de manana le va a cantar,
A la casita sola,
Con sus puertitas de par en par,
Juran que esa paloma
No es otra cosa mas que su alma,
Que todavia la espera
A que regrese la desdichada
Cucurrucucu... paloma,
Cucurrucucu... no llores,
Las piedras jamas, paloma
Ique van a saber de amores!
Cucurrucucu... cucurrucucu...
Cucurrucucu... paloma, ya no llores
鴿子歌
他們說每當夜晚來臨 他總是哭著走了
他們說他什麼都不吃 總是醉著離去
相信這個天空撼動了
當聽到他的泣聲 一同為他難過
直到他死前都還在叫著那個女孩子
哎呀呀呀呀,... 唱著歌啊 哎呀呀呀呀.....嗚咽著啊
哎呀呀呀呀.....唱著歌啊 逝去的熱情.....已死了啊
一隻傷心的鴿 一大早起來唱歌
到一棟寂寞的小屋 敞開的一扇小門
他們相信這隻鴿子 有著堅定不移的靈魂
仍然期待著 那個女孩回來
咕咕咕嚕咕.…. 鴿子啊 咕咕咕嚕咕…別哭啊
鴿子啊,石頭不懂得 石頭不懂得愛情
咕咕咕嚕咕.…咕咕咕嚕咕. 咕咕咕嚕咕.…鴿子啊
你別再為她哭了
美國的傳奇民謠作家史蒂芬.佛斯特(Stephen Foster),在1950年與珍妮結婚後三年,1953年決定到紐約發展,到1955年回到家鄉,這二年時間是他創作歌了不知名的歌曲,然而因為隻身在紐約且生活並不富裕,因思念妻子珍妮,在1954年寫這首「有明亮棕髮的珍妮」(Jeanie with the light brown hair)。
從歌名「有明亮棕髮的珍妮」來看,這首歌的旋律應該是輕快活潑的,而且應該是在描述一位青春亮麗的少女,相反地歌曲的旋律卻帶著緩慢憂鬱,一點點期盼,一些些失落,第二第三段歌詞更是表現出對未來的無奈,佛斯特可能想傳達其當初追求少女時期的珍妮時的心情,以及寫這首歌時對珍妮愛慕,加上那時獨居紐約及其在創作上已漸遇瓶頸,因而把內心的憂鬱也寫入歌曲中了,因而完成了如此充滿憂鬱的動人旋律,或許因為這樣獨特的意境,大部分的現今美國民謠演出者幾乎偏好以演奏的方式來詮釋這首歌曲,當以小提琴或手風琴演奏時,那愉悅中帶著憂鬱的琴聲往往會輕輕觸動聽者的心靈。
這首歌在第三小節的其中二個音符突然上升六度音,善於駕馭的演唱者,可以將其表現出圓滑自然,非常動聽,是這首歌最迷人之處。
佛斯特曾為珍妮寫過多首歌曲,除了「有明亮棕髮的珍妮」外,還有「六月的珍妮」(Janny June)、「珍妮從綠色草原走過來」(Jenny’s Coming Over The Green)、「美麗的夢仙」(Beautiful Dreamer,或譯為夢中的佳人)、「小珍妮陶」(Little Jenny Dow)等歌曲。其中以這曲「有明亮棕髮的珍妮」與「美麗的夢仙」最為動聽,至今仍是美國最受歡迎的民謠。
猶太歌謠中,Shalom這個字是最被常使用的語彙之一,其實Shalom在希伯來語中,就是代表平安、你好、再見及祝福妳等問候語,就如同夏威夷語中的Aloha一般。現在特將有關Shalom的知名猶太民謠列舉如下,剛好配合一首演唱的組曲:
Shabbat Shalom 安息日平安
Shabbat Shalom, Shabbat Shalom,
Shabbat Shabbat Shabbat Shabbat Shalom (2x)
Shabbat Shabbat Shabbat Shabbat Shalom (2x)
Shabbat Shalom, Shabbat Shalom,
Shabbat Shabbat Shabbat Shabbat Shalom
Am Jisrael chai/od avinu chi 永恆以色列/永恆的神
Am Jisrael, Am Jisrael am Jisrael chai (4x)
Od avinu chai, od avinu chai,,
Od avinu, od avinu, od avimu chi (2x)
Hevenu Shalom Alechem 朋友祝福你
Hevenu Shalom Alechem
Hevenu Shalom Alechem
Hevenu Shalom Alechem
Hevenu Shalom Shalom Shalom Alechem (2x)
Shalu Shalom Jerushalajim 願耶路撒冷和平
Shalu Shalom Jerushalajim (4x)
Shalu Shalom Shalu Shalom Shalu Shalom
Shalu Shalom Jerushalajim
Shabbat Shalom 安息日平安
Shabbat Shalom, Shabbat Shalom,
Shabbat Shabbat Shabbat Shabbat Shalom (2x)
Auld Lang Syne 與 Amazing Grace 同為舉世聞名的二首蘇格蘭節慶民謠,中文譯名為驪歌,若譯為「往日時光」更為恰當。
Auld Lang Syne 寫於1711年(或更早於1677年),原歌名與歌詞皆使用蘇格蘭古文字,即蓋爾語所寫成,其意為「Times gone by」(時光流轉),或直意為「Old Long Since」(往日時光)。
Auld Lang Syne在台灣、日本、香港被使用在學校畢業典禮上,並不能表達其原曲的意義。其實在蘇格蘭,甚至是現在的英格蘭、愛爾蘭及美國,此曲為新舊年跨年時,必唱的歌。午夜倒數時,不論是在家中、收音機、電視台、餐廳、聚會場所或廣場一定播放或吟唱這首歌,有送走舊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之意,是一個新舊年的橋梁,倒不像中文驪歌那麼感傷。
此外,在上述國家,有許多人在平安夜聚會場所倒數時,也同樣演奏或演唱這首歌。在西方的許多電影中的跨年場合或平安夜,皆可看到這樣的場景。
英文譯詞許多版本,以下為較普及的版本,我們可以從歌詞中體會這首歌的意涵,特別是最後一句歌詞,非常令人深省喜歡:
Should o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never brought to mind?
Should o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days of auld lang syne.
For auld lang syne, my dear
For auld lang syne
We’ll take a cup o’ 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因為歌詞的意涵相當的美,個人將使用最簡單的文字將歌詞譯成中文如下:
難道那熟識的老朋友曾被忘記
從沒來到心中嗎?
難道那熟識的老朋友曾被忘記
及往日歡樂時光?
為往日時光,親愛的老友
為往日時光
我們舉杯祝福溫馨的友誼
為往日時光
另有較少被演唱的歌詞如下:
And ther's my hand, my trusty free,
And gie's a hand o' thine;
And we'll take a ride to wealy woods,
For auld lang syne.
For auld lang syne, my dear,
For auld lang syne,
We'll take a cup o' kindness yet,
西方有非常多的歌手曾演唱Auld Lang Syne這首歌,其中最佳的版本個人認為是Mairi Campbell與Dave Francis所組成的二人樂團The Cast所演唱的,這個版本也被電影版的「慾望城市」選為電影插曲。
Aloha Oe這首舉世聞名的夏威夷民謠,為十九世紀末夏威夷最後一任女王莉莉.烏歐卡拉尼(Queen Lili uokakani)還是公主時,於1878年所作,莉莉.烏歐卡拉尼平時喜愛音樂,並且擅長作曲。有一天,她看到一對戀人離別前的深情擁抱,那情景激發她的思緒,而完成了這首動聽的離別歌曲。另外一個說法是,自從葡萄牙商船將吉他這種樂器傳入夏威夷後,受到當地人的喜愛。1872年時,有一艘德國商船來到夏威夷,船長亨利柏傑曾經是一位軍樂隊指揮,當時莉莉.烏歐卡拉尼的父親,夏威夷國王卡米克哈五世,邀請亨利柏傑留下來居住,因此亨利柏傑(Henry Berger)就結合西方歌曲的曲調與夏威夷當地之風情做了數十首情歌,Aloha Oe即是其中一首。後來,亨利柏傑離開了夏威夷,不久後,卡米克哈五世去世了,莉莉.烏歐卡拉尼繼任為女王,但因與美國在領土上的衝突,被美國關入監獄,在監獄中時,將這首Aloha Oe做了一些修改,因而後來當地人認為這首歌是莉莉.烏歐卡拉尼女王所作。
Aloha Oe不只旋律優美,歌詞亦相當動人,扣人心弦,與蘇格蘭民謠Auld Lang Syne(驪歌)已成為世界上流傳最廣的二首離別歌曲。Aloha Oe的歌詞有夏威夷語與英文的歌詞,分別為:
夏威夷語歌詞
Aloha Oe
Ha aheo ka ua I na pali
Ke nihi a e la I kanahele
E uhai ana paha I kal liko
Pua ahihi lehua a o uka
Hui:
Aloha oe aloha oe
E ke onaona noho I ka lipo
One fond embrace a ho I a e au
Until we meet again
若直譯為英文:(設表格放至夏威夷語歌詞右邊)
Farewell to Thee
Proudly by the rain in the cliff
The creeping silently and softly up the forest
Seeking perhaps the bud
Flower ahihi lehua of inland
Chorus:
Farewell to thee, farewell to thee
Sweet fragrance dwelling in the dark forest
One fond embrace, before I now leave
Until we meet again
第二段歌詞(chorus)寫得真是動人,譯成中文為:
珍重再見 珍重再見
幽暗的森林中傳來花兒的芬芳
在離別前 給我一個深情的擁抱
直到我們再相聚
英文歌詞
Aloha Oe
See the dark clouds are low up on Wau-kia-kia
A sign that we two must soon be parted
I can’t hide thee in my arms and keep thee
I can only kide that I am broken hearted
Chorus:
Farewell to thee, farewell to thee
I shall always wait for thee among the flowers
One fond embrace, one kiss and then
Farewell until we meet again
Hear the sad morning of the restless ocean
It echoes back my lonely sobbing
And my heart is still burning with devotion
To cry out against the love we are robbing
中文歌詞的譯詞更棒:
綿綿密密的烏雲堆滿山頂
攏照著那山頂上的樹林
那山谷中吹來的淒涼野風
激盪起我們的別意離情
珍重再見 珍重再見
親愛的朋友 離別就在眼前
從今以後再相見前
我們會感到心酸
中文譯詞的意境比較偏重在一般好友的離情,不似原歌詞是意指戀人的離別,所以這首歌因而在團康活動中被使用得最多,卻相當貼切。狄斯耐卡通電影「星際寶貝」亦將此曲作為電影插曲,劇中情境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