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心情鬱悶,只要聆聽二首古巴歌曲,保證心情馬上變好,這就是古巴音樂的魅力,試看看,就從「Guantanamera」(關達拉美娜)及「Chan Chan」開始。
不知道為何古巴人民是怎樣的樂觀、熱情,才能創造出這麼多優美的音樂型態,包括頌(Son)、曼波(Mambo)、恰恰恰(Cha Cha Cha)、倫巴(Rumba)、吉特巴(Jitterbug),不只旋律歡樂、輕快,更是療癒的音符,深受全世界人的歡迎。
Son是古巴音樂的靈魂,旋律非常簡單,由一段主旋律及副歌組成,然後不斷重複副歌,主旋律是歌手獨唱,副歌是所有樂手一起合唱,或者另外一種型態是由一段二個八拍的音樂,及一段二個八拍的所有樂手一起合唱組成,然後音樂與合唱不斷重複。這種音樂型態,感覺非常簡單,卻是源源不絕,充滿生命力。副歌樂手合唱的部分,常常在演唱會中,聽眾也會一起合唱,台上台下非常的熱鬧。
Mambo也是一種非常獨特的音樂,輕快的旋律會讓聽者手足舞蹈,樂手常常在二段音樂接續時,利用一個停頓,一起唱出一個喊聲,譬如「爾...呃」,讓聽者覺得很奇妙。
其他如恰恰恰、倫巴、吉特巴,旋律也是各擁特色,不遑多讓。
Son的副歌由所有樂手合唱不斷重複的特色,也常常被加入在曼波、恰恰恰、倫巴、吉特巴音樂中,讓歌曲多樣化與增加歡樂性。
古巴音樂的另一個特色就是演奏的樂團至少都是6-8人以上,樂器包括吉他、七弦吉他、小號、鋼琴、低音大提琴(Double Bass)、打擊樂器、非洲古巴鼓(Afro-Cuban Drum,或稱Conga、Makuta),雖然人數眾多,但樂手間卻能配合的很和諧,而且這些樂手幾乎都是中老年人,年紀越大歌藝與琴藝越厲害,吉他、小號或鋼琴也會適時即興或獨奏,與美國的爵士樂有異曲同工之處,所以美國爵士樂壇在1940年代,接觸到古巴音樂時,感到非常驚奇,將其命名為拉丁爵士,並引進到美國,將其發揚光大。後來拉丁爵士也廣泛包含巴西音樂型態之一的巴莎諾瓦(Bossa Nova)。
古巴的音樂基本上受二個地區的影響,一種是西班牙的音樂,另外一種是非洲音樂,並取這二個地區的音樂精華與樂器(如吉他、非洲鼓等),融入古巴人民的熱情與創意,青出於藍,開創出古巴音樂的獨特性。
1960年代,古巴飛彈危機後,因為美國的經濟制裁,古巴陷入封閉鎖國超過四十年,在與世隔絕的這段時間內,古巴人民依然樂觀,雖然生活不甚富裕,譬如汽車只能繼續努力維持使用1960年代以前的美國大汽車、但卻依然熱愛音樂不墜,讓2000年代之後,美國、歐洲的樂壇人士,有機會訪問古巴時,屢屢意外發現古巴音樂的豐富與多樣性,而驚豔不已。
另外有一種音樂型態,騷莎(Salsa),非常熱鬧,適合團體一起跳舞,是旅居美國的古巴人所創,因為音樂與舞蹈動感十足,流行於美國與中南美洲或其他地區,後來也回傳到古巴。
現在如果提到古巴,會讓人直覺聯想到的是:雪茄、大汽車與音樂。